罗非鱼长途运输的水质控制

发布时间:2022-05-07 点击:719
昨天我们简单介绍了罗非鱼的长途运输。今天,以罗非鱼为例,谈谈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水质控制。
【水产技术】以罗非鱼为例谈水产品的长途运输
罗非鱼在长途运输过程中,水质控制因子(t、do、ph、nh3-n、no2-n、浊度和co2)是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的。只有当所有因素都处于适当水平时,才能保证长途运输的可行性。接下来,我们将分别对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,供大家参考。
结果表明,t、ph值相对稳定,do始终处于波动状态,nh3-n、no2-n、浊度和游离co2均呈上升趋势,但在此阶段只有1条鱼死亡,总存活率达94.12%。
水温过低,鱼肌肉僵硬,活动减弱,免疫能力减弱,不耐生存;水温过高,鱼体活跃,粘液和代谢产物排出增多,影响水质,也不适合长途交通。通过设置制冷出口温度,将长途运输t控制在20℃左右,不仅实现了冷藏集装箱的缓慢冷却,而且使t更加恒定。
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和活动的必要条件。do缺乏,鱼体烦躁,浮头症状严重,甚至窒息死亡;do过高会导致气泡病的发生,这也不利于生存。罗非鱼能耐受低氧环境,窒息点为0.07-0.23mg/l,长途运输do为3-7mg/l。
氨和尿素是鱼的主要排泄物。过量积累的氨和尿素会损害鱼体,甚至导致中毒和死亡。一般认为nh3-n中毒主要是非电离氨(uia-n)的毒性作用。在有效控制温度和ph的条件下,罗非鱼长途运输中nh3-n含量控制在100mg/l以内是比较安全的。
亚硝酸盐氮是三态氮不稳定的中间形式。当溶解氧足够时,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氮;当缺氧时,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氨氮。其自身毒性表现为氧转运、重要化合物氧化和器官损伤。溶解氧控制在3-7mg/l范围内,no2-n控制在0.5mg/l以下。
ph值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状态。其高浓度会腐蚀鳃组织,终因呼吸能力丧失而死亡;同时,还会增加分子氨的毒性,增加对鱼类的危害。低ph值会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,引起生理性缺氧,降低代谢和免疫功能,进而导致疾病和死亡率的增加。罗非鱼能在ph 5.0-10.0范围内存活。长途运输可稳定控制ph值6.9,处于罗非鱼的ph值范围。
痹、中毒,降低血液ph值,削弱血液对氧的亲和力,身体出现呼吸困难、昏迷或侧卧,甚至死亡。即使水中含氧量足够,当游离二氧化碳超过80mg/l时,鱼也会出现呼吸困难。当游离二氧化碳超过100mg/l时,鱼会昏迷或仰卧,当游离二氧化碳超过200mg/l时,鱼会死亡。长途运输可将游离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70mg/l以下。
水体浑浊主要是由鱼类的分泌和排泄引起的。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,水体中粘液、脱落组织碎片、有机物等悬浮物上升,悬浮物附着在鱼体鳃上,影响气体交换,终使鱼体呼吸困难。因此,浊度的控制与长途运输的成败密切相关。一般来说,浊度的控制是400度。